云水谣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242章 耗子(1 / 3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内容报错

农闲的时候村间地头聚满了人, 拿了茶缸子, 或蹲或坐,商量着年末的时候家家凑些钱,好请个歌戏班子来,在村里搭起草台, 热闹个两日。

去岁遭了雪灾,地里秧苗只活了一半, 本来人人心焦, 怎么算秋日里要交的粮都凑不出来,打的粮食大半全要缴上去,再留下第二年的稻种, 一个冬天又要如何过活。

正发愁的时候,便有流言传开, 说是刘大人体恤百姓, 今年的粮食比去年缴的减去三成。一成都已经是虎口夺食, 三成倒能过一个丰年了。

本来人人都不信, 等越传越真,村中人托了亲戚一层一层去问,百姓不信那贴在村口大树下的黄白纸,拐着弯儿问到七亲八眷那儿,从县里的皂役口里问来了准信儿, 确是少收三年。

十来个人都问一个穿短衫的老头:“你女婿当真这样说?”

老头子见人不信, 嘴里啧啧:“怎么不是, 我女婿可是跟着县太爷进出的, 一听说就赶紧来告诉我。”伸出三根手指头,指缝又黑又黄,脸上却笑意:“三成呢。”

余下的便围拢了笑起来,又想着今岁可总算能吃上猪肉过年了,整个村里杀一只,在大锅里炖得稀烂,有什么放什么,人人能满满吃上一碗,那就是个丰年了。

二三十个人围着村口这棵老树扯闲篇,听见叮叮当当声响不住,远远看见个货郞摇着鼓进了村,是个年轻漂亮的后生,一笑起来脸上还有个梨涡,有了年纪的妇人一看着他便欢喜,同他搭话:“后生姓甚?头一回走咱们村?”

年年这时节都有货郎挑着担子进村里来换收旧物件,这一个可算是来得早了,倒是原来没见过的生面孔,担子上针线布头绒花手绢都有,还有一罐头饴糖,这鼓声一响,村里的孩子就飞奔回去,把家里不用的东西都拿来换糖吃。

货郎笑眯眯的,一看就是个好性儿,果然有娃娃拿不堪用的东西跟他换,他刮刮那孩子的鼻子,东西收下,拿竹签子挑了一小角饴糖搁在娃娃手里:“去问问你娘有甚不要的,再来换大角的糖吃。”

换完了才转过身来施礼:“姓唐。”说着搓搓手,脸上有点可怜相:“头一回走,才刚置办的家当,要是有家里不要的,我都收,常来常往嘛。”

换了几件布丁旧衣鸡毛罐头的功夫,村里几个妇人便把他多少年纪,从哪儿来的,家里有没有婚配,全都摸明白了。

“你这个相貌口齿,怎么当货郎,该进城里去,怎么也能当个学徒不是。”七嘴八舌,没一会儿连年轻姑娘也转了过来,拿自己做的荷包绢子跟货郎换彩线,不住去看他抖出来的几件粗布花衣。

“当学徒挨板子,我姐夫当兵去了,姐姐拿钱给我置的担子,这一串走完了我就去永宁看姐姐。”唐货郎依旧笑眯眯的,问起来才十五六,跟着姐姐姐夫过活,姐夫有力气,姐姐又贤惠,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,打眼看过去就讨人喜欢。

一听去永宁,那就是落了军户,比原来围他还围得紧,唐货郎手嘴都不停,一换给小娃挑糖一面拿着秤,手势生得很,可嘴甜人好看,家家都愿意拿些旧东西来折给他。

“我姐夫原来是去做工的,在码头扛包也是做工,一天累死累活赚点钱,又没房又没田,比你们不如。”这话倒说在乡里人心坎上,城里屋子好些吃的多些,赶集的时候也眼热,可没田没屋,到底不易活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